治乳癌非必定化療 測腫瘤基因表現 評估風險定方案

發佈時間: 2022/08/19

治乳癌非必定化療 測腫瘤基因表現 評估風險定方案

近年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,據醫管局數據,本港女性乳腺癌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8歲。有專科醫生指,不少患者將「乳癌」及「化療」劃上等號,實際上未必每位患者需做化療,且化療會帶來各種不適和副作用,若能先評估患者的腫瘤基因表現及復發風險,有助醫生更有效制定患者術後的治療方案,亦可減輕治療期間帶來的副作用影響。

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,2019年確診乳癌的女性新症有4,761宗,逾7成屬早期階段,即第1、2期。乳癌一般可分3大類,包括三陰性(TN)、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陽性(HER2+)及荷爾蒙受體陽性(HR+);乳癌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、化療、標靶治療、電療及荷爾蒙治療。

香港乳癌基金會乳健中心顧問委員會主席、外科專科醫生熊維嘉說:「以往醫學界未能掌握乳癌的生物標記,才會建議患者接受化療,但近年醫學界已掌握乳癌生物標記,故化療未必是治療乳癌最有效方式。」

部分患者 化療未必最有效

制定治療方案,需先診斷患者分期。熊指,按以往的分期方法會視乎腫瘤大小、腫瘤有否影響淋巴結,及觀察有否擴散至其他器官等,亦會視乎腫瘤的分類。若癌細胞未擴散至其他器官,會視乎腫瘤大小而判斷是否需要術前治療,再進行全乳切除術或乳房保留手術。但術後同樣需輔助治療,例如化療。

化療是以細胞毒性藥物消滅或抑制體內癌細胞,從而減低復發機會,並控制癌症擴散。但熊醫生指,大部分早期HR+及HER2+患者不能在化療中額外獲益,相反,早期確診患者若能透過「乳癌腫瘤基因表現檢測」,找出合適自己的治療方式,例如患者復發險低,只需進行荷爾蒙治療便足夠。

檢測需3萬元 基金會推資助

48歲的陳女士於2020年發現乳房有纖維瘤,2021年8月確診患上乳癌,當時病情介乎1期至2期之間,她擔心化療會帶來嚴重副作用,無法照顧家庭及失去工作,當她躊躇之際,醫生建議她接受「乳癌腫瘤基因表現檢測」,以評估化療效益,經評估後最終建議毋須做化療,她得知後鬆一口氣,病情穩定後現已重返職場。

香港乳癌基金會顧問理事會成員鄭茜指,一次「乳癌腫瘤基因表現檢測」需花費逾3萬元,基金會正推動資助計劃,為最近於醫管局轄下公立醫院接受乳房腫瘤切除手術的香港居民,提供經濟支援,助患者評估是否可從化療中獲益,並找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。

記者︰王希雯

美術:招潤洪

欄名: Healthy Life